IMF對全球經濟增加有信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在剛剛落幕的春季年會上發(fā)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瞻望》報告,上調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至3.5%,比今年一月的報告上調0.1%。 報告指出,因為2016年第四季度世界經濟增速強勁且有望保持,2017年和2018年全球經濟前景較2016年更為樂觀。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較強的市場需求和市場情緒刺激了商品價格大幅上漲。 IMF透露表現:“因為商品價格的上漲,發(fā)達經濟體的總體通貨膨脹率將持續(xù)上漲,但核心通貨膨脹率仍處于較低迷狀況。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的總體通貨膨脹率有所回升。只有少數國家因為2015年和2016年初的貨幣極速貶值,通貨膨脹率仍將繼承下滑?!?br> 下行壓力不能忽視 IMF展望,雖然經濟增速妥當,但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停滯導致將來經濟風險下行壓力仍大。收入不平等和生產率增加率低等長期結構性題目導致發(fā)達經濟體內部壓力日益增大,并產生顯明的內向性政策趨勢。這威脅到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合作的同等性,更可對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國際金融研究中間副主任張明對國際商報記者透露表現:“我們依然不能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加過于樂觀?!?br> 他指出,首先,已經較高的債務負擔將會制約美國當局財政政策的潛在擴大力度,過強的美元匯率也將通過沖擊出口與美國跨國公司全球收益的渠道來影響經濟增加。其次,歐洲經濟持續(xù)復蘇至少面臨三大潛在沖擊,一是政治領域新的“黑天鵝”事件是否會繼承爆發(fā);二是以意大利為代表的銀行業(yè)危急如何演化,三是南歐國家的債務題目是否會再度爆發(fā)。再次,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落以及企業(yè)補庫存周期基本結束,僅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能否幫助中國經濟成功地穩(wěn)增加也存在一些疑問。最后,在全球需求難以繼承改善、美元匯率依然強勁的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能否連續(xù)2016年的“小陽春”,則是很大的未知數。 而IMF也透露表現,世界經濟將來會面臨兩大挑釁,一是新興經濟面子臨的外部環(huán)境日趨復雜;二是勞動收入占比降落。 中國經濟有韌性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加6.9%。IMF認為,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增加加快是支持全球經濟前景向好的重要緣故原由,IMF預計,中國經濟將來兩年增速仍將強勁,2017年增速預期為6.6%,高于2016年10月展望的6.2%,2018年的增速預期為6.2%。 IMF透露表現,中國當局的政策對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有用支持,中國的宏觀政策制訂加大了對經濟穩(wěn)固性的關注。中國也繼承動手解決需求再平衡和工業(yè)產能過剩兩大經濟題目。不過,中國經濟依然過分依靠于刺激性政策帶來的高速增加和快速的信貸擴張,且中國內部金融系統(tǒng)仍舊復雜,近幾個月,隨著全球利率上升,收益差距縮小,中國有顯明的資本外流趨勢,反映了市場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的預期。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楊盼盼對國際商報記者透露表現,瞻望將來,一方面,中國仍將是亞洲乃至全球緊張外需來源。根據《中共中間關于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執(zhí)行積極的進口政策,向全球擴大市場開放。中國還將加快亞洲區(qū)域內的自由貿易區(qū)建設,推進區(qū)域周全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會商,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qū)建設,維護貿易渠道在穩(wěn)固亞洲地區(qū)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建立區(qū)域金融安全網將來將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推動將清邁協(xié)議多邊化機制做實。在資本流動方面,中長期資金對于亞洲地區(qū)新興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的積極作用更為明顯。中國積極推動亞洲債券市場建設,解決亞洲國家對外融資中面臨的期限和貨幣雙錯配題目;積極推進“一帶一起”倡議,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開發(fā)銀行建設,發(fā)揮絲路基金作用,有助于亞洲國家解決基礎設施融資瓶頸題目,提拔經濟潛在增加水平。 (信息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編輯:浙江水暖閥門行業(yè)協(xié)會)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
|